發布時間:2014-06-11
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?? 胡彬文
2014年4月
???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的消費觀念日趨理性,回歸自然,綠色環保消費深入人心,休閑農業逐漸成為重要消費熱點。休閑農業在自然生態環境建設、兩型社會建設、安排農民就業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綜合作用,尤其是在當前推進城鎮化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舉足輕重。下面就茶陵縣休閑農業的現狀、問題、對策談幾點看法:
??? 一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
??? (一)經營規模不斷壯大。截止2013年,全縣從事休閑農業經營的企業及個體有27個,其中農家樂22個,休閑農莊5個,省級5星級休閑農莊2個(神農度假村、慧科生態園),省級4星級休閑農莊1個(萬樟園林),有2個(惠農山莊、洣水風情)已停止營業,這些休閑農莊主要從事餐飲住宿、樹木花卉,休閑農莊總面積3500畝,已征地280畝,占用水用面積445畝,新開墾、改良荒地、荒灘2104畝。休閑農業的基礎建設日趨規范,經營規模不斷擴大,消費者的認可度在不斷提升。
??? (二)社會效益日益凸顯。2013年,休閑農業安排就業580人,帶動農戶286戶,完成營業收入2416萬元,接待游客17萬人次,利潤總額415萬元。其中,休閑農莊2011年、2012年、2013年分別完成經營收入1155萬元、1478萬、1650萬元,2013年休閑農莊上繳稅金65萬元,發放職工工資305萬元,安排196個農民工就業,接納11個大學生就業。休閑農業在帶動農民就業、改良荒山、改善消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顯著,符合當前兩型社會建設及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大趨勢,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,尤其是對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的示范和帶動效應。
??? (三)地方政府愈加重視??h委、縣政府已連續三年將萬樟園林、紅星盛康油脂等休閑農業項目納入優先發展的“十個產業項目”中,在項目入園、落地、經營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,重點圍繞土地、環保、采購搞好優質服務;2014年縣財政安排2000萬元發展農業產業,休閑農業的發展必將從中受益;在縣級領導“三聯三包”的企業名單中,縣長掛帥休閑農莊,深入企業調研,協調解決土地、資金、基地建設等問題;部門領導積極跟進,經信局、水利局、國土局、農辦等對口部門積極爭取政策扶持。
??? 二、休閑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
(一)大眾化程度不高。在從事餐飲行業的農莊來看,餐飲特色不明顯,消費價格不菲,一般是公款接待及私營企業老板特殊接待多,難以大眾化,普通百姓很少涉足;在休閑消費方面,品種單一,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,加上部分企業宣傳不到位,本地消費者認可度不高,外地旅游者認知度低,經營處于不飽和狀態;在生態觀光休閑方面,因企業定位不高,缺乏超前意識,同樣存在特色少,加上見效周期長,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,且要承擔市場風險。目前,整個休閑農業發展處于初期探索階段,群眾消費能力有限,要想普及大眾,還有一段路要走。
(二)服務管理落后。當前部分企業聘請一些從縣職能部門退休的領導擔任管理工作,在政治資源、人脈關系、矛盾協調等方面確實能起一定作用。但是,年紀大了,精力有限,自己不是股東,難以竭盡全力去抓好管理工作,尤其是在市場開拓、營銷、消費導向等方面是企業的軟肋。企業在人才引進投入方面不太重視,也不舍得投入。服務手段不多、不新,對外吸引力不強,知名度不高,在周邊縣市的輻射力較弱,僅靠縣內的消費難以長久支撐。
??? (三)產業聯盟不緊。目前,休閑農業的利益鏈條較短,受季節影響明顯,與旅游觀光業、農產品加工業等行業聯系不夠緊密,人流少,企業相關附屬設施跟不上,休閑產品、項目得不到充分利用,部分資源閑置,利益沒有最大化。缺乏創建品牌的舉措,沒有品牌,就難以走出去,別人更不會走進來,消費欲望不高。產業之間的互動很弱,產業之間帶動效益較差。
??? 三、對發展休閑農業的幾點意見
??? (一)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。休閑農業要避免彼此間雷同或大同小異,還要避免萬花筒式的休閑,必須要樹立特色,要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當地資源,發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閑農業項目,力求與周圍其他休閑項目相互協調、優勢互補、相互促進。特色要突出“鄉村、自然、生態、環?!钡茸盅?,有別于城市消費,不能簡單把城市的廚房、餐桌、娛樂搬到農村,就成了休閑農業,那是錯誤的認知,沒有發展潛力。要把農村特有的文化,包括吹拉彈唱、特殊菜品、特有風情、民間絕技等展示給消費者,最好搭建互動舞臺,讓城里人體會鄉間街坊的樂趣。要讓顧客玩的舒心,吃得放心,回去后刻骨銘心,回頭客記憶猶新。
??? (二)完善建設,提升服務。休閑農業是集觀光、娛樂、度假于一體的消費模式,消費者要體驗、回味農村特有的文化生活,因此企業必須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在住所衛生、就餐設施、環境、接待禮儀、周邊安全等方面下功夫,要讓顧客感覺衛生、干凈、舒適,享受到規范的服務,感受到賓館里所沒有的溫馨,從餐桌到景點、從田間到山間都有服務隊伍,對相關人員進行必要培訓。
(三)加強聯盟,帶動就業。休閑農業必須要與旅游業、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加強聯盟,互聯互動,擴大消費領域,旅游部門加強宣傳推介,突出特色產品的制作工藝,讓旅游者體味或者體驗休閑農業、特色農產品的制作,創造性地開發出更加個性化、人性化、綠色化、高附加價值的體驗式旅游產品。改善當地就業農民工的生活待遇,提高工作積極性,把安排農村閑置勞動力就業作為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社會目標。地方政府要把帶動多少農民就業、發放了多少工資、綠化多少荒山作為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??? (四)政策引導,大力支持。發展休閑農業既符合農業產業機構轉型升級的根本要求,順應城市居民休閑旅游需求的形勢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要積極引導,大張旗鼓進行鼓勵、宣傳,在媒體上廣泛報道;二要統籌規劃,要避免休閑農業彼此間互相惡意競爭,在區域布局上進行合理規劃;三要資金扶持。如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增加資金投入,改善農業生態環境,為休閑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。